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12〉番杏 野菜界阿信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海岸第一線的沙灘礫石邊能種蔬菜嗎?有一種號稱「紐西蘭菠菜」的番杏,分布在台灣北、東部海灘,耐熱耐旱,夏季正是生長旺季,不妨到海邊走走,找尋芳蹤。

正如其別名,這是種極少數源於新大陸的可食蔬菜。大航海時代,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曾採擷上船隊,煮熟後醃漬食用,以因應長途船行可能引發的敗血症。番杏口感類似菠菜,但與菠菜完全無關。菠菜喜寒涼氣候,番杏恰可做為夏季菜蔬替代品。

研究指出,番杏含有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,以及維生素B6、維生素C和錳。番杏也可種植於家庭菜園,病蟲害少,採收後也耐保存。但番杏草酸成分高,食用前應先汆燙過水。嫩芽炒食,或做涼拌菜,口感清脆。採摘頂芽可促進長出側芽,匍匐發展,整個夏天都可收穫,也算懶人蔬菜。

天寒季節,番杏在芽間開出小黃花,並結成種子,之後植株會枯萎。種子形狀怪異,並自帶氣囊,可隨海水漂浮。台灣沿海自生的番杏,最早應該就是飄洋過海而來。種子殼厚,泡水才會發芽,掉落地面種子,次年春天又能展現蓬勃生氣。

市面上有種高價蔬菜「冰花」,也是番杏科的親戚。冰花葉片與莖部有類似水晶顆粒,略帶鹹味,口感爽脆。營養價值高,在台灣已有專業栽培。冰花與番杏都耐鹽鹼,甚至可用海水澆灌,但冰花耐寒,番杏耐熱,生長季節是不同的。

我在三芝雙灣自行車道旁礫石沙灘,見過分布極廣的番杏。最令我訝異的是,番杏也能在木麻黃樹蔭下存活,耐旱、耐鹽又耐蔭,簡直就是極端氣候環境下的「救荒野菜」,打破我對蔬菜種植條件的經驗知識,也讓人對於植物生命力感到敬佩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

 

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11〉桔梗 結實而耿直

 



文、圖/蔡以倫

在花市看到桔梗盆栽,含苞待放模樣可愛,很似紫色天燈高懸。盛放時,五角花瓣也閃耀奪目。其實桔梗是藥食兩用植物,肥如人蔘的根部,可切絲醃漬泡菜,去皮乾燥切片更是肺部諸症的重要中藥材。

桔梗源於東北亞,在中韓日等國都有悠久應用歷史。在韓國與中國東北,挖掘桔梗根部切絲,用鹽搓揉、擠出水分,製成泡菜存放。《本草綱目》作者李時珍指出,「此草之根結實而耿直」,故名「桔梗」。令人恍然大悟,桔梗非「橘」,也不利用其「梗」。

中國更早藥典《神農本草經》就收錄桔梗,指其味辛、微溫,有「宣肺利咽,祛痰排膿」功效。輕如日常風寒感冒、咳嗽膿痰,重到肺炎諸症,都應用桔梗做為藥方,並常以杏仁配伍。當然,治病要在醫囑下使用。

桔梗原生地在寒帶,夏季開花,冬季葉枯,但屬宿根性植物,次年春天還會再萌芽。桔梗向陽,喜涼爽環境,耐寒耐旱,不愛多水。這種特徵類似源於地中海的西方香藥草,夏季須給予適當遮蔭,炎熱酷暑是桔梗硬傷。若能越夏,則可多年種植。

桔梗也跟種蘿蔔一樣,屬直根型植物,不愛被移植。種苗行有賣種子,春季播於園圃或較大盆栽,提供空間、往下發展。但若只打算賞花,花市偶見桔梗盆栽,價格實惠,可當做草花、季節栽培。

市面上有一種高價花卉「洋桔梗」,花形如薔薇,常做為切花使用。洋桔梗跟桔梗沒有親戚關係,只因洋桔梗初期版本花形如桔梗得名。洋桔梗後經品種改良,愈發豔麗,跟桔梗愈行愈遠。

我喜歡看桔梗含苞待放的模樣,像是蓄勢待發的天燈。我總幻想在花瓣上題字,國泰民安,夢想升天實現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10〉樹葡萄 樹幹結果實

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有看過葡萄長在樹幹上嗎?這是源於南美熱帶果樹,名為Jaboticaba,也譯為「嘉寶果」。引進台灣近八十年,除食用果實外,也適合景觀,可食可賞,推薦在自家園圃栽種。

淡水香草園圃有幾棵樹葡萄,從小盆栽移植,幾年間長高至兩公尺,茁壯卻未曾見結果。定植七、八年,去年終於見到樹幹上有小白花,一個月後,長出如樹瘤般果實。若非已知果實可食,任人看到都退避三舍。

樹葡萄源於熱帶雨林,當地競爭對手是高聳入天、成長迅猛的樹種。演化過程中,樹葡萄為繁衍生息,將開花結果神聖使命,從樹梢轉移到養分傳遞較快的樹幹上。同源於熱帶的可可樹,也有相同特質。

樹葡萄與國人熟悉的葡萄(Grape),屬於完全不同的植物分類。葡萄是蔓藤生長,枝枒開花結果成串。但兩者果實外形、口感類似,樹葡萄甚至有李子、山竹的綜合口感,在台灣一年可兩收,原生地巴西甚可五收,並用以製作高檔紅酒。

樹葡萄外皮厚實,果肉為乳白色,內含一至四個種子,全都可食。全熟果實,飽滿汁多,不酸澀且帶甜味,種在溫差大地區,甜度更佳。果實摘取後,兩三天即會發酵,冷藏約可保存一週。易發酵特質,讓她在傳統果菜市場較難見蹤影。

樹葡萄果可打成果汁、冰沙飲用,也可發酵釀酒、製成酵素,也可製成蜜餞。研究指出,樹葡萄含有豐富花青素與維生素,抗菌、抗發炎,保護心血管、維護神經系統,讓皮膚保持光澤。

樹葡萄是多年生植物,樹形直立,病蟲害少。天寒時,樹葉會轉成紅黃色,增添園圃景致。在台灣北部也能安然越冬,很適合園圃栽培。但屬淺根作物,颱風季節注意加固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4月9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9〉綬草 清明盛放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清明前後,公園野地可見嬌小蘭花「清明草」進入花期,花序盤旋向上,如青龍抱柱,也像「天國的階梯」,十分吸睛。但民間相傳,形如人蔘的根部,有強壯功效,常遭大量採掘,一度瀕絕,價格飛漲,經常成為媒體報導主角。

「清明草」正名為「綬草」,取其開花形態宛如「綬帶」。雖名為草,實則為蘭花科植物。早年有〈蘭花草〉歌,「我從山中來,帶著蘭花草」旋律朗朗上口,綬草便是一種蘭花草,但她不一定只從山中來,平野濕地到深山低谷,都見分布。

綬草花期約僅維持兩、三週,點放了「草生」最高光時刻。開花時,先伸出直立花序,依次從底部開花,一天一朵,讓人「一日看三回,看得花時過」。盤旋而上花朵,緊湊精細的吸引蜂蝶,多角度採花授粉。花期後成熟種子落地,植株枯萎,夏秋之交萌芽,形如小型雜草,低調難發覺。

綬草根部如人蔘,讓她得名「盤龍蔘」,也說明根部才是採集者的心頭好。民間用以浸泡米酒,或烹煮雞湯,傳有強壯功效。中醫認為綬草性甘、苦、平,可益氣養陰、清熱解毒。近年有學研單位證實,綬草成分也可提取為抗腫瘤藥物。

我曾在某特教學校擔任香草花園志工,協助園區運作。花圃草坪在清明時節長出綬草,師生喜悅。花期間避免割草、採擷,次年後植株數量也會增多。我徵得同意,移植盆栽,綬草也能在小盆成長開花、並為次年留下種子。比起蝴蝶蘭,綬草顯得更為平易近人。

「滿庭花簇簇,添得許多香。」隨著保育意識與藥用價值,綬草已有專業育苗栽培,也逐步脫離瀕絕植物。清明時節,郊野踏青,細心觀察,或有意外驚喜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4月2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8〉益母草 女性守護者

 



文、圖/蔡以倫

「三月瘋媽祖」,天后遶境,信眾沸騰,媽祖堪稱台灣第一女神,國人尊為「天上聖母」。在香藥草領域,也有植物以「母」為名,對女性生理調養有益,近年更被發現可用以舒緩安神,搶救失眠之苦,她就是「益母草」(Motherwort)。

益母草應用歷史久遠。詩經「中谷有蓷,暵其乾矣」中的「蓷」即是益母草,以益母草榮枯,隱喻女子婚姻不幸,成語「遇人不淑」便出於該詩。新唐書則記載,一代女皇武則天以益母草灰加入胭脂塗抹,高齡不衰,常保青春。

益母草因有益婦人病而得名,列常用中藥五十種之列。《本草綱目》指益母草性微寒,味苦辛,全株藥用。切段煮水,可活血袪瘀、調經、利尿消腫,治療女性胎前產後各項疾病。現代藥理則證實,益母草含生物鹼,可擴張血管達到降血壓的功效。

在西方,同家族近親「歐益母草」也廣為人知。除了同樣有益女性生理調養,研究更發現,益母草成分含胺基酸複合物,有抗焦慮活性,能舒緩情緒壓力。國外保健藥品,有標榜益母草成分錠劑或酊劑,類似科學中藥,方便現代人在醫囑下使用。

多年前,我曾在公園涼亭中,發現有人將「益母草」幼苗挖出裝盒,註明分享給需要之人,令我印象深刻。益母草幼苗葉片為圓形,可煎蛋炒食或煮湯食用。若地植長大,葉子會華麗變身,開裂細長,幾乎與艾草撞衫。但益母草枝梗為四方形,花穗節節升高,仍有十足唇形科家族特徵。

歷經千年應用,益母草功效已不再僅限女性病症,對文明病徵也嶄露頭角。就如同女神媽祖,在科學昌明的現代台灣,仍能超越各種籓籬,透過信仰,提供國人幸福安定力量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7〉川七 生態殺手

 



文、圖/蔡以倫

「麻油炒川七」,口感滑嫩鮮美,滋養補身,是台灣山產、快炒店常見藥膳美食。但在郊野,川七卻像蔓藤猛獸,逐步入侵山林,改變生態。

川七原生地為南美巴西,1970年代引進台灣,葉片可食、略具苦味,民間相傳與中藥「三七」(或稱田七)味道類似,能活血化瘀,得名「藤三七」,或稱「川七」。實際上,三七為五加科人參屬,川七為落葵科,兩者風馬牛不相及。

川七性苦微寒,富含鉀、β-胡蘿蔔素與多種維生素,可保護視力、調節血糖、血脂。搭配薑絲麻油快炒,出鍋前加入泡過水的枸杞,被視為一道養生藥膳。經加熱炒煮,川七會釋放水溶性纖維,顧胃、潤腸,很適合長者、孩童食用。

在台灣,傳統菜場可買到川七葉。川七不耐久藏,摘下後兩天枯萎,失去光澤。即便保存冰箱,也不耐久放。選購川七,避免挑太大的葉片,葉脈較老(柴)、苦味多,雞蛋大小口感最好。

川七繁殖力很強,蔓藤間會長出瘤狀塊莖(零餘子),成熟落地又會長出新藤。川七塊莖也是可食藥材,洗淨與排骨燉煮,口感略似山藥、馬鈴薯,顧胃抗發炎,兼有滋補作用。

淡水香草園周圍,散種林木,做為綠籬。近年川七不請自來,原以為是天上掉下的野味美食,未料採收不敵成長速度,大量蔓延,令人頭大。川七一週可成長一公尺,攀附樹木,若不清除,籠罩樹冠,甚至能壓垮樹枝,讓樹木死亡。

更令人驚訝的是,即使將川七藤蔓從地上剪斷,攀附樹冠殘餘部分,仍能生存長達兩年,即便除草劑也無法讓其死亡。超強生命力,無怪乎澳、紐等國,都將其列為具侵略性外來植物。想種川七自食,務請慎思!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6〉明日葉 生命力堅強



 

「明日葉」(Ashitaba)是很夯的保健植物,以「今日採葉,明日又長」得名,生命力強,令人稱奇。

明日葉源於日本,原生地是火山小島。火山爆發,明日葉竟是最早從灰燼中萌發的植物。當地居民常取食明日葉,平均壽命甚高,因此在江戶時期,明日葉就有「長壽野菜」之美名。

近代藥理研究也指出,明日葉纖維含量高,富含胡蘿蔔素、維生素,營養均衡,有很好的抗氧化(抗老化)效果。研究人員也從中找出名為「查耳酮」(Chalcone)芳香酮物質,能抗氧化,清除老廢細胞,預防失智(與癌症);還有類胰島素效果,在血糖控制、預防糖尿病等方面頗受重視。

明日葉是繖形科當歸屬植物,這個家族裡的當歸、歐當歸(lovage)等植物,含當歸素成分,是著名藥用植物,有通經、活血、利尿作用,有助代謝,美膚、改善便祕、預防浮腫、高血壓。「明日葉」是家族明星產品,坊間有很多乾燥茶包,以保健產品名義銷售。

明日葉是藥食兩用植物,日本人採葉裹粉炸成天婦羅,也曬乾枝葉磨粉做成蕎麥麵原料。其實炒食、川燙、煮食皆可,居家常見用法,葉片切碎煎蛋,莖幹切細煮湯;或用鮮葉加水果、蜂蜜打成精力湯飲用。

我在初春花市買過明日葉盆栽。由於原生地寒涼,明日葉較宜生長在台灣高海拔山區,平地較難度夏。明日葉地植後可達1.5公尺高,將莖幹剪段,扦插後又能再長,生命力堅強。也可待花期過後留種,天寒再播。平地高熱、蟲害多,是在台灣推廣種植的硬傷。

近年中國藥材價格高漲,當歸一斤曾台幣破千元,食療價格愈發高不可攀。但當歸的平替品藥材不少,「明日葉」就是一種好選擇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